【每日一文】“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道。
那还是2013年的春天。如今,3年多过去了,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关于如何治理中国的理念,也在日渐成熟。
也因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个说法。如今,这个说法早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里火热的概念,其中所包括的诸多关键词,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
内涵丰富的“三新”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称“三新”。说法虽简略,内涵极丰富。
不妨回顾一下,过去3年来,那些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概念。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事实上,中国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既不断丰富,又不断进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副教授贾小明表示。
贾小明认为,“三新”不是概念、词语上的标新立异,而是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想创新、发展战略创新,是被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所证明的创新,体现了党中央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
“‘三新’是党中央结合新形势的创新,是针对目前的形势和情况,在宏观层面、理论方针层面所做出的重大创新,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刘东超表示。
在刘东超看来,十八大以来的3年多是中国人在站立起来、富裕起来后追求全面小康、追求富强起来的一个重要时段。在这一时段,我们的步伐铿锵稳健,我们的成就精彩纷呈,我们的制度务实宏远,我们的设计切实深邃。“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这些转型指向的是建立现代化、务实、全面的治国理政体系和强大崭新的政治文明制度整体。 ”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能够更为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的发展理念、战略布局等。
比如“四个全面”。在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看来,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从治国理政面临的时代课题及其难点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国理政任重而道远。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锲而不舍地向前推进,还要打好今天的每一仗,一丝不苟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比如“五大发展理念”。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看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理念是思想的灵魂,思想是实践的先导。”贾小明认为,当下中国正在以新理念、新思想为引领,形成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战略,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时代课题的答案
“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国家治理问题。”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党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所宣布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理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先要理解当下的时代背景。
在刘东超看来,时代条件至少包括了三点。首先,“三新”的形成是解决国内问题的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的变化、民众需求的提高等,我们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普通百姓有获得感;其次,“三新”的形成也基于国际环境的复杂化,中国强调“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就是要告诉世界,我们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是与世界共享成果的发展;第三,“三新”的形成,符合今天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是在既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国家治理,需要直面现实。而变化,是最大的现实。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从国内来看,移动互联网年代,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技术引领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代正在到来;从国际来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逐渐走入世界的中心舞台,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无论是中国公民一年1亿多人次的出境游,还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频繁互动,都是过去未曾见过的现象。
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领导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走在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上。许多问题,催生着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的诞生。
比如当下,全世界都很关注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如今增速放缓,有些人对这样的变化有些不适应。但事实上,3年多来,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时期的中国,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措施所带来的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发展理念,自然对现实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李君如感慨,如今中国经济的因素已经能影响世界股市的走向,这种情况10年前即便有,也没有今天这么引人注目。而这种种变化,已经直接传递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在这样的时代潮流冲击下,不重视以人为本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吗?靠垂直的僵硬的行政管理体系能行吗?说了可以不做、做了无人监督还能行吗?换言之,这些变化对我们这样的执政党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美国演讲时,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著《世界秩序》中的一句话:“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本书,在世界许多国家火了起来。
在美国,脸谱网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本英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甚至还给同事买了这本书,让大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辛格则“逐字逐句”地读了这本书,并认为将此书介绍给美国读者对增进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透露,他“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仔细拜读了”这本书,而在2015年两人见面时,习近平还特地为他在这本书上签了名。
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巴中友谊中心,在印度新德里第24届世界图书博览会……这本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向全球出版发行的书所到之处,都引起了广泛反响。
“这本书在国外产生的广泛影响,反映了世界渴望了解中国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贾小明这样认为。
世界关注的背后,是中国的治国理政大方略将深刻改变中国未来,并进而影响世界。今年的全国两会,表决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蓝图,瞄准了2020年这个中国立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年份,同时也是“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年份。
作为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正是在“三新”指导之下完成的。许多人好奇,它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不久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发言,即以《深入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题。他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表示,中国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万以上,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分别下降18%、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那样,“三新”是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如今,这份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正指引着中国阔步向前。
(来源:人民网)